close

  《央廣新聞》報道,河南鄭州一位老師在閱讀2013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後,發msata現書中出現了30多處錯誤。日前他已將書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。
  也許很多人讀到這條新聞,覺得這位老師小題大做。其實我倒是佩服他的認真精神。因為,如果你瞭解教材出錯被吐槽的歷史,你便會理系統傢俱解何以要告上法庭。翻看近年來教材被挑錯的歷史,可謂千奇百怪、奇葩輩出。此次被髮現“沐”多了一點成了“沭”,這類錯誤還比較明顯。有些錯誤則很難被髮現,但“影響很惡劣”。例如把“查理一世”之子“查理二世”錯寫成“詹姆士一世”之子;韓愈生於768年,卒於783年,只活了15歲;李白的“我寄愁心與明月”成為“我寄悉心與明月”等等。以至於溫家寶在一次聽課中無奈指出,“新版本的教材區域劃分有問題,陝西、甘肅不應該劃在華北地區中”。
  當然,相比其他出版物,教材編校質量還是達標的。我國《圖書質量管理規定》第五條規定:差錯率不超過1/1禮服0000的圖書,其編校質量屬合格。教材編寫自然也不例外,差錯自然難免。不過問題是,近年來的整體差錯率並沒有明顯降低,非人教版的教材教輔更是漏洞百出。
  有業內專家指出,“問題出在目前教材出版也很‘著急’,編書和出書的速度都太快”。可謂一語道破。記得上世紀80年代編輯的發稿定額是一年幾十萬字,現在要求一年發幾百萬字,有的人甚至可以發到上千萬字。要讓馬兒跑,又要不出錯,的確勉為其難。特別是教材這一行,本該是公益事業,是良心工程。但事實是,教材教輔一直是出版行業最主usb要的利潤來源,甚至一度占據九成以上利潤空間,於是,同業的競爭被簡化為教材教輔的競爭。問題是過度商業驅動的教材生產,只能導致追求數量犧牲質量。
  我相信,人社版教材每次遭遇大吐槽,屬於躺著也中槍。公眾對“多一點少一點”的不滿,更多地是對泛濫成災的教材教輔質量的不滿。人教禮服社的“沐”都可以多一點,其他版本的教材教輔還不差了千點萬點。老師告狀只是一聲棒喝,並無實際意義。不過,人教社當以身作則,從“這一點”開始,破除商業化的迷咒,坐得住冷板凳,還孩子一片乾凈的天空。教材,差一點都不行。
  (原標題:誰讓教科書總是“差一點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t87xtspj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